当前位置:首页-参考信息-农业参考信息第一期(总第5期)
 
农业参考信息第一期(总第5期)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5-04-16 点击:

1313.gif

    

农业要闻

u 李克强:抓农业劲头不松投入不减

u 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三项补贴资金1434亿元

u 改革的落脚点是让农民受益-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解读

u “互联网+”提升乡村品质

u 吉林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启动

 

致富向导

u 新东北现象:吉林“五变”实仓廪 转型促粮丰

u 专业合作社让农民搭上“致富动车”

u 葡萄园养土鸡既增收又肥田

u 吉林省高级专家周长霞:“小天麻”成就致富梦

 

园艺特产

u 重庆:管子上种蔬菜有机味受青睐

u 解决棚室草莓畸形果有良法

u 春茬蔬菜咋快速缓苗

u 黄瓜贮藏三法

 

农业要闻

 

李克强:抓农业劲头不松投入不减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政府工作报告》的部门责任和分工,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部署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确定改进口岸工作政策措施,促进扩大开放和外贸稳定发展。

  会议认为,“三农”工作是政府工作重中之重,必须保持抓农业劲头不松、投入不减、深化改革步伐不停,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会议通过《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确定:一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采取深耕深松等方式提升耕地质量,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8亿亩高标准农田。二是向体制改革要潜力,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出水平。三是实施水土资源保护、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等重大工程,促进节约高效用水,防治农田和养殖污染,加强森林、草原、湿地、河湖等保护,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来源:光明网 2015-03-20

 

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三项补贴资金1434亿元

  近日,财政部、农业部拨付农资综合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3项资金1434亿元。财政部、农业部要求各地按照政策要求和管理规定,加快补贴资金分配拨付进度,及时把直接补贴给农民的资金尽快兑付到农民手中。

  同时,财政部、农业部在广泛征求和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报经国务院批准,将开展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和试点实施工作。国家对农民的总体支持力度不降低,但对不同粮食种植规模和经营方式农户的补贴有所调整。重点向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倾斜,以不同方式鼓励不同形式的适度规模化经营。财政部、农业部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中央财政拨付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中调整安排20%的资金,加上种粮大户试点资金和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各地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农业信贷担保、贴息、现金直补、重大农业技术推广补助等有效方式,支持新型经营主体解决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粮食生产集约化、社会化水平,转变粮食生产发展方式。

  财政部、农业部将于近期印发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做好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工作。今年,财政部、农业部还将选择安徽、山东、四川、湖南和浙江等5省的部分市县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

                          来源:农业部财务司2015-04-07

 

改革的落脚点是让农民受益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解读

  4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正式公布(以下简称《决定》),这是当前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决定》有哪些重点和亮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副主任邹天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改革出发点是为“三农”服务,落脚点是让农民得到收益,如果不坚持这个宗旨,供销社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这次改革出发点是为‘三农’服务,落脚点是让农民得到收益,如果不坚持这个宗旨,供销社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李春生强调,服务“三农”是这次供销社改革的核心内容。“这次改革有利于目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稳定。”为什么这样说?李春生举例: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非常大,有2.52.7亿人次的常量,每年还有1000万的增量。农村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现在迫切需要提升社会化服务体系,而供销社可以承担这样的角色,对于稳定经营制度是有好处的。

  李春生说,在农村,供销合作社相对其他经济组织来讲,组织体系、网络比较健全,目前已经建立了34万家综合服务社。“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利用改革时机把农村所有的养老、幼教、文化、娱乐、超市等生活需求都纳入其中,供销社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提升我们为农服务的功能和能力。”

  那么这次改革能给农民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红利呢?李春生说,《决定》要求供销社必须提供植保、测土配方、产前种子等相关具体服务。“如果供销社做到了、做好了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那农民会得到很大的福利和红利。”李春生说,目前供销社正在建设“新网工程”,整个平台一旦打通,能够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因为农民生产完产品,供销合作社可以进行合同订购、网上销售,各种形式帮助农民解决卖难的问题,总之,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供销合作社会不断改革,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开展各类合作,形成为农服务的合力

  “过去在密切联系农民的关系上还不够紧密,层级联系上还比较松散,服务功能还不强,供销合作社体制在有些方面还没有完全理顺,这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李春生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决定》提出对基层供销社分类改造,要采取劳动、资本、土地多种形式的合作,吸引农民加入进来,最后要办成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这是供销合作社的合作经济属性决定的,搞活合作社内在的机制,才能真正激发合作社内在的活力,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当中,在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整个过程当中真正发挥作用。”

  李春生说,供销合作社在提升为农服务综合实力和能力的同时,今后将尽量用市场的办法去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提高履行为农服务的责任心。

  那么如何拓展经营服务领域?邹天敬说,供销合作社已经顺应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打造了“网上供销社”。“目前由总社打造的全国性电子商务平台将在三季度上线运行,各省级社统筹发展区域性、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最后对接到全国的平台上,将形成规模优势。”邹天敬说,为了突出供销社贴近农民的优势,发挥县级供销社在农村电商中的主体作用,将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和网上终端通过全国平台和区域性、专业性平台跟县级供销社进行对接。其次突出供销社实体网点广布的优势,加快县以下基层社、综合服务社和各类经营服务网点的信息化改造,形成线下的天然优势,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三是突出农产品流通重点,加强物流中心建设,组织各地农产品资源通过供销社的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实现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供销合作社愿意依托这些实体的网点资源,与各类的电商企业开展合作,来共同形成为农服务的合力。”

  “我们有信心,供销合作社一定能够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是落后甚至停留在上个时代。”李春生说,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推进“三农”工作的载体,通过改革最终成为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的骨干力量。

来源:农民日报 2015-04-07

 

“互联网+”提升乡村品质

  互联网正渗透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触网即活,互联网+哪个行业领域,都给哪个领域带来转型升级重新洗牌,带来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大数据时代又进入跨界竞争和模式创新的高峰期。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信息服务的明显差距,互联网+农业科技有助于填平这一巨大鸿沟,惠及广大农村农民。

  目前,农业部科教司正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进行系统设计和架构,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云平台将首批上线为3000名专家、10万农技人员、100万新型职业农民和1000万辐射农民免费发放“智农卡”、开通智农通服务,打通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最后一米,实现移动互联互通,为广大农民和各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科技服务,全面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到位率。

  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包括科教体系综合业务、智慧农民、农技推广、科技创新支撑、成果转化交易和美丽乡村六个专项子平台以及全国农科教环能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智慧农民在线培训系统、基层农技推广综合业务系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农村电子商务与金融服务创新支撑系统等16个核心业务系统。有五项重点内容:一是建立全国农业科教环能体系信息调度平台。二是建立国家农业科教知识库和基础资源数据仓库。三是打造系列专项业务平台。四是农技推广综合业务平台。五是规划实施智农卡工程,依托农业科教业务体系,结合各类农口国家项目,对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登记建档发卡,开通智农通服务,依据地域、生产内容、国家农技推广计划等要素建立职业农民专业群,通过现场服务、互联网络和移动通讯网络为农民提供各类专业服务。

  今年1月下旬农业部科教司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中国美丽乡村博览会”,在博览会现场,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正式启动,云平台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就和美丽乡村有不解之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美丽乡村发展建设也呈现新趋势常态化特点。云平台正在积极整合资源,打造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的解决方案。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助力美丽乡村,传播美丽乡村,让美丽乡村成为农产品需求的保障供给支撑平台,成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体验、交付平台,成为大学生、农民工、市民返乡创业的落地平台,成为广大市民的休闲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安居平台。

来源:农民日报 2015-04-08

                                                  

致富向导

 

新东北现象:吉林“五变”实仓廪 转型促粮丰

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省,吉林省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个核心任务,推进集约发展、规模经营、环境友好、开放、新型农民“五个转变”,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吉林省粮食生产已经连续11年交出亮眼答卷,2014年,粮食总产达到706.56亿斤,位居全国第四;粮食单产941.96斤∕亩,保持全国第一。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比仍然滞后。

  “吉林省经济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补齐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发挥农业作用尤为重要。”吉林省省长蒋超良说,出路只有一个,就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精选优良品种、宽窄行保护性耕作、病虫害综合防治……多种农业科技的“集成”应用,让吉林省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旱田每公顷增产2000斤。“这一套高产高效技术组装配套集成,大大降低了天气、病虫害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合作社理事长卢伟说。

  种地要靠科技创新、靠信息化、靠农业机械化,吉林农业集约发展蓄势发力。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10年摸清全省大部分土壤明细账,推出测土配方施肥手机服务系统,信息化为农业插上腾飞“羽翼”;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全程农机化开始整县推进。

  吉林省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362家农户,托管土地面积584公顷,优良品种、大型农机和保护性耕作等农业科技成果有了用武之地。“农民带地加入合作社,统一优良品种,全程机械化种植。2014年每公顷产品突破28万斤,比附近传统种植的农民每公顷增产5000多斤。”合作社理事长陈卓说。

  吉林有好山好水好地,但粮食连年增产导致各方面要素支撑绷得过紧。“发展农业,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算大账、算长远账,按照资源环境禀赋和承载能力,调整优化农业布局,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蒋超良说。

  对黑土耕层质量下降问题,吉林投资3亿多元,启动黑土地保护治理试点工程,重点开展保护性耕作、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建设。白城市镇南种羊场田贵分场农民王继发种植8公顷玉米,“过去1公顷地用大化肥需要1600斤,2012年开始按600斤有机肥、1000斤大化肥比例施用,对‘地’好的同时每公顷还增产1000斤。”王继发说。

  近年来,吉林省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俄罗斯等国建设10个境外粮食生产基地,粮食实现批量回运。吉林省农委海外农业开发办公室主任李树强告诉记者,“以俄远东为例,耕地租赁价格是吉林省的1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约为吉林省的45,每公顷纯利润是国内的2倍,更具有国内农业无可比拟的规模化优势。”

  “吉林省用10年-20年时间,或更快一点,将建设宜农土地8000万亩,实现再造一个吉林农业的梦想。”在不足10年的时间内,吉林省海外粮仓建设已初见成效,吉林省企业已在俄罗斯、赞比亚等国家站稳了脚,近3年累计生产粮食5.3亿斤。

近年来,吉林实施一系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每年招生1万人,并逐步建立农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农民正在黑土地涌现。

来源: 新华网  2015-03-18

 

专业合作社让农民搭上“致富动车”

   “自从加入了农民合作社,我们致富更有奔头了!现在种植了3个日光温室的蔬菜,不仅把外债还了,还能每年净赚4万多元!”日前,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秦许乡扎那村村民杨耀武向笔者讲述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后带来的实惠。

  如今在甘肃岷县,像杨耀武这样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这趟“致富动车”发家致富的农民已有1万多户,年增加农民收入1000万元以上。

  结合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岷县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到位”而不“越位”的指导方针,积极通过法律、政策服务,施加推动力,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大力宣传引导,鼓励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从而让农民专业合作社这趟“致富动车”搭载的致富百姓更多、致富速度更快。

  在服务措施上,该县重点扶持有制度、有规模、有效益、有场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标准认定以及市场营销和农业技术推广等。另一方面,该县积极引导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构筑优势主导产业、推广新技术、优化生产方式,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标准化生产园区,真正做到让合作社安心、让农民放心。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该县累计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460个。

  据悉,该县各类合作社的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主要表现为传统的种植、饲养等“生产型”合作社,向销售服务等“服务型”合作社拓展,并呈现出了“社社联合”的发展态势。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杠杆”。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凡是该县结构调整成功的地方,往往都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穿针引线”。同时,专业合作社也在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合模式,合作社上联公司下带农户,既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基地,也为农产品找到了出路,为农民致富找到了门路,真正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的双赢。

                          来源:三农在线(农民日报) 2015-04-09

 

葡萄园养土鸡 既增收又肥田

  近日,笔者走进大渡口区跳磴镇康然葡萄园,只见一大群土鸡正在悠闲地啄吃杂草,或用爪子翻刨泥土,寻食虫子。而葡萄架上,嫩绿的苞芽刚刚冒出头来。

  “去年9月份,葡萄全部采摘之后,我就购买了100多只鸡苗,放养在葡萄园里。经过几个月的喂养,每只鸡都有四五斤了。”据葡萄园主人杨志芳介绍,现在她的土鸡主要卖给来农家乐消费的客人,每斤价格达到45元。

  杨志芳的葡萄园一共有40亩左右,主要种植黑珍珠、雨水红、玫瑰香等优质品种,售价每斤20元左右,每年收入50多万元。但过了八九月份,葡萄采摘一空,杨志芳看着空空荡荡的葡萄园长满了野草,心里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怎样才能把“闲着”的葡萄园利用起来?杨志芳开了农家乐,经常有客人想吃土鸡汤,周围农户的土鸡供不应求。

  杨志芳想到,自家的葡萄园四周都有铁丝网围着,空间广阔,杂草也多,就是一个天然的土鸡放养场。于是,杨志芳尝试着购进了100多只土鸡苗,放在葡萄园里散养。

  “我喂养的土鸡,一半吃的是五谷杂粮,一半吃的是草和虫。”杨志芳说,土鸡平常就在葡萄园里散放,自行寻食嫩草和小虫,同时补充稻谷和玉米等杂粮。葡萄园中自由散养的鸡活动空间大,运动量大,养出来的鸡不但羽毛比圈养鸡有光泽,肉也更加鲜嫩美味。

  “这一批土鸡加上鸡蛋,销售收入在2万元左右。”杨志芳的土鸡还有30只左右,为了防止鸡啄食葡萄,她准备在今年葡萄挂果之前,将土鸡全部卖掉或转移到别的地方。

  “葡萄园没挂果时,闲着也是闲着,利用这空间和杂草来养鸡,不但节约了场地和饲料成本,增加了收入,还能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据大渡口区农技站站长鞠进介绍,鸡粪是很好的有机肥,只要密度适当,就可以进一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葡萄的生长。

 

吉林省高级专家周长霞:“小天麻”成就致富梦

她是一位普通农民,却通过19年坚持不懈地研究成功实现野生天麻人工繁育;作为一名天麻专家,她将“乌美”惠及社会。这不仅是一种人生理想,更是对社会的承诺和担当。

20151月,吉林省乌美天麻研究所在喜庆的鞭炮声中正式落成,这是我省第一家从事北方野生天麻种植研究和科技推广应用的科研平台。而它的领头人,既没有高学历,也没有资深背景,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她就是第四批吉林省高级专家、辉南县喜霞林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长霞。

“创新不仅需要勇气和坚韧,更需要知识和技术。”

作为成功实现北方野生天麻人工繁育的技术创新领头人,周长霞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坎坷。面对家乡丰富的野生天麻资源,急于创业的她感到,如果能将野生天麻人工栽培,这将是一个不错的出路。1996年,周长霞开始研究天麻人工栽培。由于不懂技术,连续4年栽培失败。这些经历让她认识到,自己搞研究不能再误打误撞,必须要找到明白人。2002年,她联系到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曲折的创业经历和对天麻栽培技术孜孜不倦追求,感动了专教授,在他们的指导下,周长霞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终于取得了成功,产出“天麻”鲜品280公斤。

“在探索与创新的道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人工栽培获得成功,周长霞没有沾沾自喜。由于原种野生天麻产量低、品相不齐,很难推广,周长霞意识到,这几年的努力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实现真正的发展,必须培育优良品种。与生俱来的果敢和勤奋为她注入了强大动力,周长霞亲自到深山收集野生乌杆天麻,反复试验并成功驯化,形成了自己专有技术体系。她将自己培育的乌杆天麻品种命名为“乌美”,在省内首次推出天麻有性繁殖技术,成功通过审定,成为我省目前唯一审定通过的天麻品种。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周长霞动工盖起了发菌室和简易菌种厂。2005年,她培育的“长白山乌杆天麻”注册“喜霞”牌商标,产品成功通过国家有机认证。2008年,周长霞建立现代化菌种厂,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年生产菌种20万袋。2012年,天麻栽培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她摸索总结出的天麻载培技术得到专家的认可,并受邀参与了我省无公害农产品天麻地方标准的编写,成为我省天麻栽培领域的领军人物。

“技术成果只有惠及大众,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

作为农民的儿女,周长霞有着大山一样博大朴实的情怀,她常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看到乡亲们共同富裕我心里才舒坦。”为了让像她一样怀揣致富梦想的农民不走弯路,她参与编写了《天麻栽培200问》科普读物,成为农民致富宝典。

2009年,周长霞牵头注册成立“辉南县喜霞林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发展会员1000余户,覆盖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吉林20余个市县,种植面积达到25000余亩,合作社成员人均增收3万元、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比当地农民收入平均高80%。合作社实行商标、包装等“十统一”的管理模式,产品远销深圳等地区,实现产值破亿元。

天道酬勤。周长霞潜心打造长白山中药材特色品牌,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不仅使曾经的梦想得以实现,更是植根乡土树立了良好的人格丰碑。

                                     来源:中国吉林网2015-4-13

 

黄骅大学生村官做“花匠” 种植多肉植物“萌萌哒”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黄骅市的张雪冬当起了“花匠”,不过他种植的是用于观赏的多肉植物,这些肉嘟嘟、“萌萌哒”植物寄托了张雪冬的创业梦想。日前,在黄骅市滕庄子乡的一个温室大棚里,记者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张雪冬。

  “我在村里当村官,国家一直倡导大学生村官要带头创业,但是选择什么进行创业呢?”,张雪冬说,他一直喜欢花花草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多肉植物,几乎是瞬间就喜欢上了它萌萌的样子。”他进行了一番市场调查,得知多肉植物在大城市和网络上已非常火爆。但是在黄骅,这种植物鲜为人知,市场潜力巨大。于是他当即决定种植多肉植物。

  为了解多肉植物,张雪冬不仅通过网络自学种植方法,还买了很多种植方面的书籍。多肉植物,又称多浆植物、肉质植物,在园艺上有时称多肉花卉。多肉植物是指植物营养器官的某一部分,如茎、叶或根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用以贮藏水分,在外形上显得肥厚多汁的一类植物。张雪冬说,正是这种肥厚多汁的肉感,让多肉植物和普通的植物区别开来,才带来了更多的效益。

  去年初秋时节,张雪冬终于为自己中意许久的多肉植物寻了一个“家”——一处温室大棚,开始了他的“花匠”生涯。如今几个月过去了,张雪冬的温室大棚里,已经有4000多株多肉植物。

  从头开始摸索“种植经”

  虽说多肉植物比起一般的植物容易养活,但一开始时张雪冬还是走了不少弯路。“一开始,我买了三四十类不同品种的多肉植物,一共2000多株”,张雪冬说,“由于是新手,对多肉植物的习性把握不好,造成植物的品相不好。这种观赏类植物,模样不好看怎么会有市场?”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张雪冬慢慢摸清了多肉植物的习性,有了自己的一套“种植经”。“别看多肉植物的汁多,但不喜水,如果浇水过量很快就会死掉”,张雪冬给记者介绍说。

说起多肉植物的独特魅力,张雪冬很兴奋。“它很特别,‘叶插’是这种植物的繁殖方式之一,也就是说,一片叶子就可以衍生出一个生命。”

  试水网络销售期待更美明天

对于自己的创业之路,张雪冬信心满满:“‘萌’感十足的多肉植物它拥有一大批自称‘肉粉’的玩家,成为现下最流行的新宠。”“多肉植物的价格在几十元到一百元不等,我也在淘宝上‘试水’,已经卖出了一两百盆,市场反映很好。”

  据介绍,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是多肉植物的消费主力军。未来,张雪冬还希望抢占婚庆市场,用多肉植物布置婚礼现场,或将多肉盆栽设计成婚礼伴手礼。“用多肉植物做成手捧花,既新颖又别致,过后还能重新栽种到花盆里,让这份‘祝福’继续延续。” 虽然如今依旧处于投入期,不过张雪冬坦言,自己十分看好这条创业路,“现在既忙工作又忙创业,很累但乐在其中。”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04-12

 

园艺特产

 

重庆:管子上种蔬菜有机味受青睐

大棚里的“水培”生菜。

普通的生菜,亩产不过3000多斤,亩产值不过5000元,但记者311却在长寿区生态蔬菜园看到,一亩生菜亩产上万斤,亩产值达到5万元,经济效益较传统农业提升了10倍。这些生菜高产高价的诀窍在哪里?

生态蔬菜园的现场负责人王忠豪告诉记者,高产高价的缘由,一是种植技术的突破,二是销售方式的创新。

传统农业采取“土培”方式种植,蔬菜生于土壤之中,而土壤自带多种病菌,蔬菜不可避免地要患霜霉病、软腐病、炭疽病等疾病,使用农药虽可降低发病率,但农药叶面残留成为了无法解决的难题。而生态蔬菜园采取“水培”方式种植,优选欧洲地中海沿岸的生菜种子,将营养液灌入管道之中,蔬菜离开土壤,直接种在管道上,每天定时换水两次,大棚内配置通风、恒温、恒湿设备,让蔬菜处于无菌无病的生长环境。                   

来源: 重庆日报  2015-03-17

 

解决棚室草莓畸形果有良法

采用棚室栽培是提高草莓产量和增收的好途径。但由于棚室栽培的技术性较强,特别是冬季和早春期间,在气温低、光照弱,气候多变的情况下,如果管理不当,常常结出较多的过瘦、过肥、弯曲、果型扁平、果面凹凸不平的不正常果实,被称为畸形果。据调查,棚室草莓发生畸形果的现象相当普遍,采取以下措施可减少畸形果发生。

选用良种,是控制畸形果发生的最经济有效措施。耐寒品种,因抗低温性能强,畸形果发生几率会大大降低。抗病差的品种,花期易感病,会导致畸形果增加。

调整好棚室温度。温度过低是产生畸形果的重要原因。草莓喜欢温暖、凉爽的气候,它不抗严寒、不耐热。温度达到5℃时,即开始萌芽生长,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20~25℃;低于10℃和高于30℃时,均对其生长发育不利。

搞好授粉是降低畸形果产生的关键措施。在寒冷季节,室外气温低,棚室的放风口小、放风时间短,室内处于无风状态,棚室外寒冷,无昆虫进入,草莓不能借助风力和昆虫来授粉。授粉不良是产生畸形果的又一重要原因。其对策是搞好授粉。

水分失调是导致畸形果重要原因。草莓对水分十分敏感,既怕旱,又怕涝。棚室内土壤过干、过湿,都会造成水分和养分供求失调,导致果实发育不良而形成畸形果。由于草莓的根系较浅,根系主要分部在20厘米的表层土内,不耐旱。加之室温较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极易发生干旱。土壤水分不足时,应及时浇水。但因寒冷季节棚室通风少,室内水分不易散失,易产生湿害,因此不能大水漫灌,应小水勤浇。采用地膜下面暗灌,既可满足草莓对水分的需要,又可避免棚室的空气湿度过大。棚室空气湿度过大时,易诱发病害;还会使花药开裂受阻,导致授粉不良而产生畸形果。

施肥不当也是导致畸形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棚室草莓结果期长,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较多。有机肥不足,偏施氮肥或施肥不当,极易导致枝叶徒长,造成植株通风透光不良,加重畸形果发生。在重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要注意增施磷、钾化肥,不要追施碳铵。追肥应本着“少施勤施,与浇水紧密结合”的原则进行。                  

来源: 农民日报2015-02-04

 

春茬蔬菜咋快速缓苗

春季栽培的各种瓜果类蔬菜,在定植时往往光照弱,地温低,定植后缓苗慢,在提前扣棚膜,增加草苫保温的同时,对不透明覆盖物可采用晚揭早盖,也就是当外界温度已升高后揭开草苫,在下午棚室内温度达到30℃以上时短时间通风,在下午2-3点钟时就将不透明覆盖物盖上,目的是提高地温。当10厘米地温稳定在12℃以上,最好是在16℃以上开始栽培。同时还要看天气预报,选寒流过后晴天定植,定植时最好是浇小水,或浇暗水。

  具体操作是在沟内浇小水,在水没有完全渗下去时就将小苗按株距放入栽培沟内,等待水完全渗下去后,埋土于苗的根基部,盖土以原育苗土坨刚好盖上,不要埋土过深,以防缓苗慢。若是定植时天气有雾或多云天气,在栽苗时也可浇穴水,或开沟浇水将小苗放入沟内不封沟,2-3天地温稳定在15℃以上,选晴天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封穴(盖沟),经过3-5,长出新叶再浇一次小水,以满足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浇水前喷一遍百泰+中生菌素预防死棵,减少疫病的发生,喷药时一定要将药喷在小苗叶片正反面与苗基部地面上,喷严喷均。浇水后当天或第二天提高棚内温度,上午当温度升到23,进行短时间的换气10-15分钟,关闭通风口提高温度,当温度升到32℃时再通风,有时是多云天气温度就升不到时30,只能在中午进行短时间换气,下午温度降低到24℃时再进行一次换气,其目的是排湿,同时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以满足作物的正常生长。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2015-3-16

 

黄瓜贮藏三法

    一、缸贮藏 在刷洗干净的缸里加入1012厘米深的清水,在距水面34厘米处放置木架,架上铺木板,木板上再铺一层干净的麻袋片,然后将选好的黄瓜果柄朝外,沿着缸边转圈摆放,一直摆到离缸口910厘米处,使缸中心形成1个洞,以利上下通气。缸口用牛皮纸封严,并用绳子扎紧,最后将缸放在阴凉处。黄瓜一般可贮藏2030天不变质。也可先在缸底铺一层湿润细沙,再放一层黄瓜,这样铺一层细沙放一层黄瓜,一直放至缸满为止,最后将缸口封严,置于阴凉处。

二、窖贮藏 将选好的黄瓜装入纸箱内,每箱装15公斤左右,然后将箱子堆放在永久性菜窖或土窖内;或在窖底铺一层秸秆,再把黄瓜一层一层摆上,每层之间用两根秸秆隔开。黄瓜堆码好后,堆高不要超过6070厘米。用塑料薄膜密封。入窖后每隔57天检查1遍,把烂瓜和变色瓜挑出,以免感染好瓜。管理的关键是利用风道和门窗通风,以降低窖温。这种方法适宜大量贮藏黄瓜。

三、大白菜包埋贮藏 将大白菜心叶摘去,把成熟适中的黄瓜埋放在大白菜心叶的位置,并用大白菜叶覆盖封严,放入白菜窖中和白菜同窖贮藏。这种贮藏方法能很好保持黄瓜的水分、色泽和品质,是一种较好的家庭贮藏黄瓜方法,但不适宜大量贮藏黄瓜。

       来源: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  2015-3-11

 

 

 

 

 

 

 

 

 

 

-----------------------------------------------------------------

编辑:聂凤伟  金秀颖            地址:延吉市文化东街399

网址:http://www.yblib.com.cn  邮箱:ybtsgzxb@163.com  电话:0433-2765726

 

打印此页 | 关闭窗口
建议使用1600*900像素、IE9.0以上浏览器
版权所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 Yan Bian library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文化东街399号
吉ICP备07003547号-1 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015号
办公时间: 夏季 8:30-17:00 , 冬季 8: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