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农业信息-现代农业让长子十万农民端上“金饭碗”
 
现代农业让长子十万农民端上“金饭碗”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4-08-20 点击:

      地处上党盆地腹地的长子县发展现代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地平水浅、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农民有传统种养基础。近年来,在政府引导扶持下,现代农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因素。
  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不花钱种上高标准大棚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
  顶着炎炎烈日,记者走进长子县方兴现代农业园区,走在被太阳炙烤微微隆起的园区柏油路上就像踩着松软的土地,脚底的热度瞬间传遍全身。走进西区15号蔬菜大棚,只见几个光着膀子汗珠不住往下掉的农民正在紧张地摘茄子。
  棚主何大眼告诉记者,他来自离园区7公里外的西河村,在方兴承包了两座大棚,每年能收入4万多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这里有许多村里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是建一个大棚就得四五万,老百姓投资不起,在这里可以不花钱种大棚。其次,这里产供销一条龙,解除了农民后顾之忧。
  “方兴就是帮建不起大棚的农民朋友实现种大棚的梦。在这里农民不需要出一分钱就可以种上大棚,蔬菜成熟也不需要自己去销售,而是公司保底价收购,农民每年收入有保障。”方兴现代农业集团负责人张宏民说,“方兴采用 ‘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为方圆10多个村庄、2000余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两万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像方兴这样带动农民致富的企业,在长子县为数不少。
  绿生源菌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全县发展生产基地14个,菇棚1000余座,带动了500余农户靠种植双孢菇致富,每座菇房年均纯收入达5.5万元,是种玉米的38倍,种普通日光大棚的1.5倍,直接安置劳动力3000人。产品远销上海、北京、广州等10多个大中城市,是该县继大青椒之后又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真正实现了“一亩园、百亩田、两座棚、十万元”的奋斗目标。
  晋西牧业专业合作社,目前经营“万头肉牛育肥”“千亩耕地流转”“绿色生物能源”“万吨有机肥生产”“农机规模化作业”等项目。现有牛棚40座,存栏肉牛5000余头,各种大、中、小型农机具50余台/辆。合作社采取“以牛折价入社,以玉米折价入社,吸收闲置土地入社”的形式吸收广大农户入股,吸收社员1000余名,年可实现产值1.1亿元,利润达到1300万元,辐射带动石哲、常张、碾张等6个乡镇1000余户农民增收,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
  “通过实施规划引领、政策扶持、龙头带动等举措,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精做优特色产业,我们逐步摸索出加快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的新路子。”该县县委书记张圣自豪地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444元增加到2013年的9752元,连续8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政府部门: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长子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和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国一流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集聚区的要求,立足县情,聘请中国农科院专家教授多次考察,反复论证,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按照规模化、园区化、集约化发展的总体要求,长子县相继编制完成了现代农业“86421”规划,即到“十二五”末,建设8个万亩蔬菜种植基地、6个规模健康养殖区、4个万亩经济林区、2个烤烟区、1个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在全县强势推进设施蔬菜“双二十”、2000万只(头)畜禽规模健康养殖、万亩优质烤烟生产三大工程,着力打造以丹朱、宋村、大堡头、南漳等乡镇为中心的东中部大棚蔬菜生产区,以岚水为中心的北部小拱棚韭菜生产区,以石哲、南陈、鲍店为中心的西北部规模健康养殖生产区,以王峪、横水为中心的西南部特色烤烟生产区等四大特色产业集聚区,让全县形成“平川种菜山区烟、标准养殖村外边,政策扶持园区带、商贸市场遍全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如何从图纸规划变为现实可能?“创优发展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龙头带动,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该县县长马先明亲自挂帅,靠前指挥。
  筑巢引凤,县直各部门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先后引进了江苏雨润、广东温氏两个500强企业,培育建成了方兴现代农业高效生态示范园区、生贵式移动大棚科技推广示范园区、绿生源双孢菇园区、晋西牧业万头肉牛养殖等一大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规模发展。2013年,全县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81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5%。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3个、千万元以上的12个、五百万元以上的15个;农产品加工业方面,该县重点扶持发展了双龙肉鸭、福源淀粉、浩润脱水蔬菜、绿森出口番茄酱等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带动200多个村4.8万个农户,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农产品市场销售方面,全面建成方兴、四星、四通等20多个产地市场,培育发展种养业营销公司500多家、中介服务组织300多个、农民经纪人3000多人。积极与康师傅、肯德基、美特好等大型企业“攀亲结对”,形成了产销联动、合作共赢的销售格局。积极发展网络营销模式,在全省首家签约引进了阿里巴巴产业带项目,为农业企业拓展市场、做大做强以及发展农畜产品网上交易搭建了平台。
  一组数字,可以说明长子农业的辉煌。2013年,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超过10万亩,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430万只 (头),烤烟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在8900亩,农民人均畜菜收入超过5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科技带头人:靠劳动致富体面 跟土地要钱气粗
  丹朱镇大李村,设施蔬菜大棚一片连着一片,白茫茫一望无际。“生贵式”移动大棚的创始人李生贵在自主研发,潜心攻克了大棚蔬菜“病毒病”这一顽症,瞄准市场间隙,开辟了提前延后自成特色的种植模式,前茬青椒,后茬西葫芦,亩均收入1.5万元。李生贵自豪地说:“靠劳动致富体面,跟土地要钱气粗”。现在的李生贵采取“流转条码田,建设精装棚,修通水电路,按需分配种”的措施,开始探索农业园区“棚地产”经营模式。“生贵式”大棚不断扩张,广大农民的收益也在不断凸显。目前,全县“生贵式”移动大棚种植面积已达3万余亩,累计给农民增加收入2亿多元。并已辐射到北京、河南、河北、陕西、内蒙古等15个省(市、自治区),推广面积达到30万亩。
  长子县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之时,与之相辅相成的是“一村一品”的全力推进。
  长子县农委主任王忠玲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18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5%。全县涌现出了设施蔬菜、优质红薯等种植专业乡6个、专业村62个;蛋鸡、肉鸡、肉鸭、生猪等养殖专业乡4个、专业村35个;现代烤烟生产专业乡1个、专业村14个。”
  宋村乡西郭村是该县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地上无厂矿,地下无资源。全村238户,896口人,耕地2200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800亩,全村有日光温室82座,每座日光温室给农民增加纯收入12000元,同时发展拱棚150座,面积为150亩,每亩增加收入7000元。户年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全村基本实现“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四季无闲人、天天能赚钱”的目标。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0000元。
  现代农业成为长子经济新的增长点。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4亿元,同比增长11.9%;财政收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再次超过30亿元,达到30.37亿元,同比增长0.27%。万千乡村标准舍棚,崇山峻岭烟叶葱葱,现代农业让十万农民端上了“金饭碗”,走上了致富路。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等一大批有分量的国家级荣誉也随之而来而来。

    源地址:黄河新闻网(长治新闻网) 2014-08-20 11:11

打印此页 | 关闭窗口
建议使用1600*900像素、IE9.0以上浏览器
版权所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 Yan Bian library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文化东街399号
吉ICP备07003547号-1 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015号
办公时间: 夏季 8:30-17:00 , 冬季 8: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