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农业信息-“五提升”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关键性突破
 
“五提升”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关键性突破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4-08-20 点击:

    年初以来,我市重点围绕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对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认识明显提升。各县(市)区、市直各成员单位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两大平原”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和发展根本,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确定了专人负责。由过去单纯抓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向创新体制机制、解决深层次矛盾、构建新型生产力生产关系、实现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转变。全市上下形成了广泛共识,重视改革,参与改革热情空前。
  农业农村工作的标准和水平明显提升。农田标准化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全市集中打造了8条高标准水稻、玉米示范带,各地都创建了一批规模大、水利化、科技化、机械化水平较高的高标准示范田。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上半年,全市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769个、农机合作社14个、家庭农场175个、专业大户108个。经营面积20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达到185个。引进了北京金铭恒源公司、大连金玛农业集团等20余家农业企业。全市75个现代农机合作社带地入社面积达到63万亩,辐射带动300万亩耕地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新建水稻育秧大棚4579栋,新建单批催芽能力100吨的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基地46处,总数达到116处,水稻集中育秧小区514处,标准化育秧大棚10.25万栋。水稻大棚二次利用面积进一步扩大,效益突出。香菇、木耳等食用菌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每栋大棚香菇利润在2万元左右,挂袋木耳达到6万元左右。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各县(市)区采取专项推进、加大财政投入、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开展宣传教育等有利措施,集中对全市农村所有村屯开展农村环境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初步统计,上半年,我市投入农村环境建设方面资金超过1亿元。龙头企业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今年我市新争取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新增面积130万亩,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户。上半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共有24个项目开复工建设,总投资54.65亿元。
  综合配套改革牵动作用明显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在关键环节的作用放大。汤原县引进金铭恒源(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注入工商资本5000万元,流转经营3.04万亩土地,创建了有机稻米产业园,并引入20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在产业园耕种,提高了农业标准化水平。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推动了土地流转和金融改革。依托阳光村务工程网,各县(市)、郊区全部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乡(镇)、村级服务平台覆盖面已超过80%。今年,已通过土地流转平台流转土地132万亩,全市流转土地总面积达到469万亩,占全市耕地的27.8%。全市8家银行通过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0多亿元。发放土地预期收益贷款和大型农机具等动产抵押贷款0.7亿元,粮食补贴质押贷款2.3亿元,进一步拓宽了农民融资渠道。
  政策扶持和激励作用明显提升。上半年,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整合农业、水利、土地整理等涉农资金19.14亿元,集中打造水稻、玉米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带,在全国产粮大县培训班现场观摩时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2014年新申报7个高标准农田整理项目,项目覆盖汤原县、富锦市和桦川县等区域,总面积达2.13万公顷,目前正在评审阶段。为解决我市农产品种强销弱的突出矛盾,做大叫响农产品品牌,上半年我市在沈阳中农大市场建设了“佳木斯大米及绿色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目前已有近50家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驻。成立了佳木斯市优质农产品行业协会,申报“佳木斯大米”地理标识,已通过农业部专家评审。
  改革试点的宣传示范效应明显提升。上半年,我市重点加大了改革宣传的报道力度。截至目前,共在《黑龙江日报》发表相关报道16篇,其中头版12篇(头版头题5篇);在《黑龙江经济报》发表11篇;在《黑龙江农村报》发表头版头题2篇。并利用全国产粮大县培训班在我市召开的契机,重点宣传了我市现代农业改革成果,进一步为“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凝神聚气。

    源地址:佳木斯农业 2014-08-19 08:43

打印此页 | 关闭窗口
建议使用1600*900像素、IE9.0以上浏览器
版权所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 Yan Bian library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文化东街399号
吉ICP备07003547号-1 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015号
办公时间: 夏季 8:30-17:00 , 冬季 8: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