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营企业舆情-创新体制机制 搭建创业平台
 
创新体制机制 搭建创业平台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4-08-19 点击:

       近日,由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林铎率队学习考察北京市海淀区和中关村的活动,在哈市掀起一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头脑风暴”。大家通过学习考察形成共识,要把中关村经验转化为发展推动力,借鉴先进理念,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为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挥应有的龙头作用。

参观座谈,马不停蹄。参加学习考察活动的市直相关部门、部分区县(市)、开发区和部分在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负责人利用一天时间,参观了中关村软件园、神州数码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就搭建高新技术产业平台、创新合作模式、加强园区建设、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对接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灵活的创新机制,完善的政策体系……这些都给他们带来极大震撼。大家认为,哈尔滨产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晚,但后发优势明显,中关村的创新发展之路对哈市的示范引领意义巨大。哈市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谋划好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路径,在高新技术产业、科技金融、对俄合作等领域与中关村开展合作,把中关村的经验转化为哈市的发展推动力。

心动,更要行动。返回哈市后,记者在随后采访部分参加学习考察人员时发现,大家已经纷纷行动起来。出思路,搞规划,抓落实,谈对接……探索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热潮在悄悄涌动。大家结合哈市产业发展实际,借鉴中关村和海淀区先进理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有效措施。本报在此刊发部分同志的感想,以飨读者。

创新服务理念 突出合作重点

哈尔滨市政府副秘书长、哈市发改委主任 朱文玮

作为代表团成员,通过对中关村软件园、神州数码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地考察和座谈会的深入交流探讨,对中关村的产业布局、服务发展理念等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我认为,把中关村的先进经验转化为助推哈市加快发展的动力应把握好两个关键。

创新服务理念是学习中关村经验的精髓。哈市在推进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过程中,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大力推动协同创新,为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第四代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创造制度空间和环境空间,促进云计算产业加快发展,加速融入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浪潮。

突出重点是务实合作的关键。哈尔滨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具备发展若干领域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要的技术条件、资源基础和人才优势。哈市与海淀区、中关村的合作,必须瞄准科技前沿领域,共建合作平台,在高新技术产业、科技金融、对俄合作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借鉴中关村发展理念,把中关村的经验转化为我们发展的动力,形成并完善哈尔滨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加速创新要素在哈尔滨集聚,努力发挥好带动、服务和辐射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合作推进哈市科技成果转化

哈尔滨市科技局局长 于沐琳

下一步,我们将为哈市相关委办局、区县(市)、开发区做好服务,搭建好平台,深化与中关村、海淀区的科技合作,并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合作:一是合作推进哈市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利用海淀区全国性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将我们包装好的项目推向平台进行交易,促进哈市科技成果商品化进程。

二是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建和发展。我们将深入学习并充分借鉴中关村的成功经验,利用哈市科技资源相对富集的优势,动员、组织全社会,开拓创新思维、探索运营模式,创建各级各类创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利用三年时间,在哈市实现孵化器总数100家,为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是共同探索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北京是公认的人才集聚区,利用区位优势,哈市亿阳信通、九州电器、光宇集团等均在海淀区设有研发中心,这对于支撑哈市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在积极寻求承接北京市溢出产业的同时,也要按照市场规律,与中关村、海淀区共同探讨建立利益共享、产业共兴机制,引导哈市大学大所和企业以共建等方式在京共同建立研发中心,实现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动力,从而实现哈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优化的升级。

创新机制打造高水平园区

哈尔滨市工信委主任 刘兴阁

中关村在信用体系建设、高新技术发展和园区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要健全完善哈市诚信体系建设。要研究出台哈市信用管理办法,对企业的信用行为进行规范。结合哈市开发的人口云、法人云等云计算产业示范项目,建立哈市信用服务中心(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信用管理咨询、培训,发布信用信息。充分发挥担保机构作用,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担保提升企业信用,净化信用环境。

加快推进哈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强化人力资源体系,制定哈市人才整体服务方案,下大力气引进人才,特别是归国留学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学及科研院所、园区建设资金等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有效促进丰富的智力资源向市场化成果转化。逐步完善创业孵化器体系功能,进而孵化出一批高技术中小企业。

打造高水平园区。在推进哈市园区建设时,要加强硬环境建设,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搬迁改造给予更大的支持,通过财政资金、风险投资等多种渠道,加强工业园区基础建设。加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整合社会和行政资源,在企业激励制度和资金支持两条路线上加快机制体制创新,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进度。

打造全省自主创新基地

哈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松北区委书记 刘臣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哈尔滨高新区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培育产业生态环境、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创办创新型孵化器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有待深入挖掘,与中关村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和密切的对接点:打造全省自主创新基地,放大已入驻160家国内外创新研发机构集聚效应,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全省规模最大的孵化器,引入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模式,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并实现产业化;构建“人才特区”,发挥全国首批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功能,建设全市适宜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加速科技金融结合,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更多企业上市融资;建设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载体,承接中关村创新资源外溢和优质项目转移,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哈尔滨高新区有决心、有信心、有条件,借这次与中关村、海淀区开展合作对接的东风,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城载体作用,全力推动合作尽快取得实质性成果,将哈尔滨高新区早日打造成为引领哈尔滨科技创新乃至全省创新发展的“动车组”。

引进管理模式发展云计算产业

哈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平房区委书记 于得志

与海淀区、中关村的现状相比,我们的发展只能是初期起步阶段。但他们的做法与经验对我们有十分强的借鉴意义。我们也应发挥哈南的比较优势,引进其管理模式与政策落动性能,推动哈南云计算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一是要牢固树立企业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市场角度出发,以效益出发,推动企业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科技成果对企业的嫁接与会撞。

二是为科技成果进入市场做好进出的平台。我们目前科技与企业还缺少一个有效连接的渠道,尤其是许多当地科技成果处在非产业化阶段。我们要为成果的转化搭建起进出的平台。

三是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不是无所作为的,而是大有可为。建立起与当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联系,是政府所应发挥且能发挥的职能。

四是加大与国内外优势区域的合作。当前,我们已经引进了中关村的企业进入哈南,我们还要加大与中关村的联系与合作,增加哈南与中关村合作的程度,重点在数据加工、数据产品研发、数据工厂建设等方面合作,推动中关村与我们合作建立飞地产业园区。

学习借鉴经验 推动区域发展

香坊区委书记 孙洪庆

香坊区与海淀区有相同的地方,有各自的特点,更有较大的差距。海淀的实力来自哪呢?一是海淀区科技领先,创新驱动。海淀区作为国家人才特区、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国家文化与科技整合示范基地,集聚着巨大的科技能量,提高了区域竞争实力。

二是高新产业集中,园区规模化显效。海淀区的海淀园是中关村科技园的发祥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集群,吸引着众多的相关行业企业进驻,园区规模日益壮大。

三是融合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有力。海淀区不断在推动融合式发展,联合利用全区的各种有效资源,包括利用社会资本与驻区高等院校重大科技成果、新型产业技术,加强与军工资源合作,促进军民合作成立产业基金、建设创新产业园,着力推动科技发展与资本运营同行。

四是全方位构建,政策支持力度大。海淀区不断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落实“1+6”系列政策。坚持市场导向,采取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和财政补贴,从项目早期孵化、成长期设计和成熟期的市场占有都给予连续性政策支持,同时还促进政策日趋开放化,形成了对企业的全方位有力支撑和高效服务。

知己知彼,方能赶超。海淀的优势,正是我们要学习借鉴的经验。

建好孵化器 打造北方药谷

呼兰区委书记 贾剑涛

对呼兰而言,不但要学习中关村创新科技体制机制的硬功夫,更要学习中关村的创业精神和优质高效的服务软环境。

我们要搭建好公共平台,打造一流服务环境。完善开发区创业创新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好生产力促进中心,构建网络信息、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交流、检验检测报批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入区企业提供网络信息、专利申请、品牌申报、商标注册、药品检测、新药报批、人才引进交流培训等方面服务。

建设好孵化器,打造科技研发转化高地。重点围绕中国北方药谷建设,以人才引进为激励,以新药研发为支撑,高标准建立园区孵化器,在院士工作站设立开放实验室从事药理药效研究,在药物中试基地进行药物初级产业化,面对入孵企业搞好全方位服务,吸引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归国留学人员带项目入园孵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产业集聚,实现园区规模发展、创新发展。

完善好体制机制,打造可持续发展新动力。坚持精干主体、剥离社会职能,对开发区封闭体制做出改革调整,深化主辅分离,让开发区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抓主业、促建设。大力深化用人机制改革,构建“人员能进能出、经营者能上能下、收入分配能增能减”新机制,不断增强开发区发展活力。

                    来源:黑龙江日报2014-04-25

 

打印此页 | 关闭窗口
建议使用1600*900像素、IE9.0以上浏览器
版权所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 Yan Bian library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文化东街399号
吉ICP备07003547号-1 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015号
办公时间: 夏季 8:30-17:00 , 冬季 8: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