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策信息-广州房管局局长:新型城市化发展用地靠政策创新
 
广州房管局局长:新型城市化发展用地靠政策创新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3-07-05 点击:

  横沙城中村将改造成为广州建筑面积和回迁安置面积最大的三旧改造项目之一。  市国土房管局局长李俊夫在接受采访。
  思考广州的未来,土地是不可忽略的核心要素。这样一组数据引起人们的关注:2012年底,广州可开发利用的平地资源只剩下不到600平方公里,如果以现在每年近40平方公里的新增耗地速度计算,15年左右就将消耗殆尽。广州的未来何处安放,这样的命题拷问着这座城市。
  “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地从何来?广州现在绝不是无地可用,也不存在地荒的问题,而是还有较大的用地空间,关键要靠土地制度的创新,来创造新的土地红利。”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局长李俊夫认为,以土地改革创造政策红利,广州仍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为导向的土地制度创新将继续为广州提供更加科学、可持续的土地要素保障。
  昨日,李俊夫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采访。这位学者型官员对广州各种国土房管数据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为我们详细盘点广州土地“家底”和解析广州在探路新型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破题之策。他表示,要破解土地紧约束这一难题,支撑中国第三城的发展,必须全面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战略,必须加快城乡统筹土地制度创新。
  广州土地瓶颈有三个“结”
  广州现在谈土地瓶颈制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无地可用,而是如何科学地释放和创造土地资源要素的红利效应,需要进行反思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依靠土地大量快速投放的红利效应,创造了经济总量连续24年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的成绩。到了现在的发展阶段,旧的土地红利正在消减,传统的拼土地、拼资源的城市发展道路难以适应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
  南方日报: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市长陈建华在不同的场合都提到过广州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陈建华说过,制约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大的瓶颈就是土地问题。广州到底在土地方面遇到什么瓶颈?有不少人担心,广州探路新型城市化、加快转型升级,会不会“无地可用”?
  李俊夫:土地不可复制、不可引进的特性,决定了其是城市经济增长、转型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资本和资产。庆良书记说土地是广州的“命根子”和“牛鼻子”。广州现在谈土地瓶颈制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无地可用,而是如何科学地释放和创造土地资源要素的红利效应,需要进行反思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依靠土地大量快速投放的红利效应,创造了经济总量连续24年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的成绩。到了现在的发展阶段,旧的土地红利正在消减,传统的拼土地、拼资源的城市发展道路难以适应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
  在旧的土地红利模式下,广州土地瓶颈表现为三个“结”:
  第一个“结”是土地消耗太快,资源承载压力巨大。广州是一个土地资源禀赋不足的城市,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全市土地总面积7246.6平方公里,其中48%是山地丘陵,水面约800平方公里,占11%;最适合开发建设的平地资源只有约3000平方公里,占41%。从可开发利用平地资源的角度看,广州可用平地资源结构比重在全国12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中是最低的,仅30.7%。如果扣除平地上的基本农田和已经使用的建设用地,全市未来可新增用于城市建设的平地资源总量只剩600平方公里。最近30年,广州的发展主要依靠对平地资源的快速投放。1978年,广州建成区面积只有58平方公里,到2012年扩张到1100平方公里,扩张了差不多20倍,也就是说过去30多年,每1.5年就要扩张出一个经历2000多年发展才形成的老广州城。按照最近10年的年均土地消耗速度,不到2015年,广州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将超过国家确定的2020年177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即便国家允许广州用,不到15年,也将消耗完600平方公里可用的平地资源。
  第二个“结”是广州城乡土地利用相对粗放,低效利用、闲置浪费问题较为突出。土地用得快,就很难避免浪费。根据我们的摸查统计,广州以“三旧”用地为代表的低效土地有近600平方公里,占到全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3,2012年全市土地产出率相当于香港的1/8,新加坡1/6。低效土地中,又以农村土地为甚,农村建设用地的产出率只有城市的1/10,“三旧”用地中超过2/3是农村低效用地。
  第三个“结”是土地消耗快、用地较粗放,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广州现在全市土地利用强度达23.4%,距离国际通行30%的城市生态宜居警戒线只有6.6个百分点。根据国外的研究成果,每一亩农用地如果转为建设用地,碳排放量要增加90倍,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建设用地的过快扩张,低碳城市建设就很难实现。土地工作要对城市的未来负责,既要保发展,也要保资源、保环境。如何处理好这“三保”的关系是广州土地瓶颈的另一个“结”。
  根本出路靠政策创新
  应该说,经济社会发展每一次转型、每一次质的跨越,都首先是在土地制度的改革创新上求突破、找出路。所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在谋划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这一转型工程时,首先想到要在土地顶层制度设计上做文章。经过积极争取,在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厅的支持下,广州市去年成为了全国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试点城市,国家和省赋予广州19项先行先试政策,极大提高了广州节约集约用地、生态城市建设的能力。
  南方日报:如何解开土地瓶颈的“结”?
  李俊夫:根本出路是靠土地政策创新来创造土地新红利,一种基于节约集约利用的土地新红利,科学地回答好“广州新型城市化地从何来”的问题。按照庆良书记、建华市长的讲法,就是走不拼土地、精明增长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应该说,经济社会发展每一次转型、每一次质的跨越,都首先是在土地制度的改革创新上求突破、找出路。所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在谋划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这一转型工程时,首先想到要在土地顶层制度设计上做

源地址:中国广播网 2013-07-05 14:04

打印此页 | 关闭窗口
建议使用1600*900像素、IE9.0以上浏览器
版权所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 Yan Bian library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文化东街399号
吉ICP备07003547号-1 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015号
办公时间: 夏季 8:30-17:00 , 冬季 8: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