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策信息-人民币走低是大宗商品市场下跌催化剂
 
人民币走低是大宗商品市场下跌催化剂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5-12-14 点击: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劳佳迪) 进入11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6.4746, 0.0208, 0.32%)汇率持续走低,12月10日央行[微博]公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358,贬值122点,最近5日共贬值507点,保持 每天贬值100左右的节奏,创2011年8月以来最低。目前市场仍然存在着人民币汇率继续下行的预期。无独有偶,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也创新低。
  12月13日,生意社发布数据显示,截止12月10日,大宗商品价格指数BPI为671点,创下周期内的历史新低,较2012年04月10日最高点1019点下降了34.15%。(注:周期指2011-12-01至今)。
  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CDRC)核心专家刘心田指出,大宗商品持续下跌已是不争事实,而人民币的贬值加速了大宗商品市场的下跌,成为其下滑的“催化剂”。
  刘心田认为,大宗商品市场近年来的变化,已经不是“物理作用”,而是“化学反应”。以具体商品为例,而今不足40美金的原油,已然不是昔日80、 90美金甚至更高价位的原油了。风光不再的背后,是原油的地位、价值、作用都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此原油非彼原油。而促成这种变化的,正是市场的“化学反 应”。事实上,不仅原油,铁矿石、铜、天然橡胶等绝大部分大宗商品,近几年已变得“面目全非”。促成商品市场化学反应的因素很多,既有供应过剩、需求不足 导致供需失衡的“压力”问题,亦有宏观经济减速的“温度”问题,甚至还包括人民币汇率走低等“催化剂”问题。
  刘心田强调,人民币汇率走低,意味着国内买家在国际上购买大宗商品的购买力降低。这如果发生在2011年前大宗商品的“卖方市场”时期,国际大宗商 品供应商如力拓、淡水河谷等势必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然而发生在大宗商品“买方市场”的今天,则多了几分微妙---本来大宗商品就供不应求,中国又是主要消 费区,中国买家的国际购买力降低了,索性在国际市场就少买甚至不买了,这对本就水深火热的国际大宗商品供应商们是个噩耗---为了保量,唯有降价,只有降 价幅度能够弥补中国买家的汇率“损失”,才能够继续在中国市场上抢到“一碗粥”。除此以外,别无他法。因此,可以清晰的预见,12月中下旬,如果人民币汇 率不能反弹,大宗商品将再掀降价潮。可以断言,人民币走低将加速、助推大宗商品的市场下行。
 源地址:中国投资咨询网 2015-12-14 13:47 作者:劳佳迪

打印此页 | 关闭窗口
建议使用1600*900像素、IE9.0以上浏览器
版权所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 Yan Bian library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文化东街399号
吉ICP备07003547号-1 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015号
办公时间: 夏季 8:30-17:00 , 冬季 8:30-16:30